連江羅源石材污染屢治難禁
[ 發布時間 : 2004-4-15 11:24:23 ] 瀏覽次數:
人大代表建言:環保不行,也應一票否決
本報訊近幾年來,石材業發展帶來的污染問題時時困擾著連江、羅源兩縣的人民。在昨天舉行的市人大常委會《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匯報會上,石材業污染問題成為代表們關注的焦點:為何屢治屢不見效?
12日,市人大水污染防治檢查組深入連江、羅源兩縣檢查。檢查組在連江丹陽、蓼沿兩個鄉鎮看到,由于受沿線石材加工企業的影響,當地水質已遭到嚴重破壞,代表的形容是“比豆漿、牛奶還要濃”。道路兩邊隨處可見任意堆放的石材下腳料,有的甚至堆積成山。路邊樹木的葉子也因為長期受粉塵污染而變成白色。據了解,目前連江因石材業造成的水污染有丹陽的花園溪、蓼沿的蘭水溪,5個鄉鎮20萬人的生活飲用水質量受影響。檢查還發現,由于沒有統一規劃,石材加工廠建設分散,上游企業偷排廢水給下游企業提供了“渾水摸魚”的機會,使污染控制、處理及監管難度加大。市環保局局長辛承安告訴記者,上述這些地方2000年就進行了治理,并通過省里板材業專項整治驗收,達到石渣、液體零排放,可近幾年污染又大面積回潮。
檢查中反映出的一些問題,讓人大代表們不得不說。史宗振代表在匯報時表示,有的地方沉淀池形同虛設,僅僅是為了應付檢查。陳楓代表在發言中指出,當地實行板材業開采準入制時,環保部門常常被架空,而年檢時也只要工商蓋個章就行。計劃生育都能實行一票否決,為何環保不行?據了解,石材業已占連江、羅源稅收的半壁江山,但代表們表示,如何做到經濟與環境、人與自然協調發展,也應引起同等關注。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