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網獲悉,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隆重公布了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其中民建會員、大足石雕大師劉能風憑借其非凡的技藝與深遠的影響力脫穎而出,榮獲這一崇高榮譽。
據介紹,劉能風出生于重慶大足北山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6歲那年,為了承擔家庭經濟責任,他開始了殺豬匠的職業生涯,每晚操刀殺豬,白天則走街串巷售賣豬肉。
值得一提的是,劉能風的家鄉北山正是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所在地。一次偶然的機會,劉能風看到一個拳頭大小的石像竟然賣到了30元的高價,深深激發了他對石雕藝術的向往與決心。
為了掌握石雕技藝,他毅然住在巖洞中,并用筆代替刀具,一筆一劃地練習和模仿,盡管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但最終迎來了成功的曙光。
半年后,劉能風完成了他的第一件石雕作品——小觀音,并從一位外國友人那里得到了一張10元的兌換券。這位友人還送給他的兒子一個小紅包和一支筆,這對劉能風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鼓勵。
隨后,憑借著卓越的天賦和不懈的努力,劉能風被四川美術學院雕塑工廠廠長舒湘渝和重慶市城市雕塑辦公室主任袁友河看中,進入四川美術學院雕塑工廠深造7年。
在這之后,為了推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家鄉大足成立了大足石刻藝術品公司,并邀請劉能風回鄉擔任技術指導。在此期間,他不僅圓滿完成了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巴渝園”的石雕制作任務,還被推薦前往美國西雅圖市西華園進行浮雕雕刻工作。在西雅圖,隨著他手中刻刀的舞動,冰冷的石頭仿佛獲得了生命,贏得了當地市民的高度贊譽。
回國后,劉能風深入思考并認為要在石雕領域有所作為,必須擁有獨特的技藝。基于這一信念,他帶領團隊踏上了探索之路,并最終發現了最適合雕刻大足石刻造像的材料——紫袍玉。使用紫袍玉雕刻出的作品晶瑩剔透,深受市場歡迎。
自2002年起,劉能風的作品屢獲國內外大獎,成為大足石雕走向世界的名片。今年,他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這是對他技藝的認可,也是對他在傳承和發展大足石雕文化方面所做貢獻的肯定。為此,他成立了“劉能風石雕石刻工藝技能專家工作室”,致力于技藝的傳承與發展,并多次代表國家赴海外交流展示。
石材網了解到,如今,劉能風不僅在個人技藝上追求極致,還積極傳授技藝給新一代。在他的引領下,大足石雕產業迅速發展,年產值超過2億元,成為了地方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并極大地提升了當地的文化形象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