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金秋時節,有記者走訪隨縣吳山鎮、萬和鎮的石材加工企業,只聽見機器聲隆隆響,整個廠區全然不見飄揚的粉塵與橫流的污水,工人們忙碌在各自崗位,一派忙碌生產的場景。
石材網了解到,隨縣境內石材儲量豐富、品質上乘,石材荒料從礦山平臺開采出來運送到這里,加工成為不同規格的石材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石材產業已成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支柱性產業,其市場份額占據全國近20%,縣域石材產業直接從業人員達1.5萬人次,帶動關聯產業就業4萬多人。
在時代背景下隨縣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一直保持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堅持問題導向,著力推動石材產業轉型升級,集約化、綠色化發展,致力于構建“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共存發展的新局面。
一是堅持科學規劃,優化產業格局。隨縣專門制訂《隨縣石材產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編制《隨縣石材產業十年規劃》,聚焦行業監督管理、企業準入及準出、礦產品管理、運輸管理、綠色礦山及園區建設、智慧礦山系統管理和使用等方面,制訂《隨縣飾面用花崗巖石材產業規范發展指導意見(試行)》,只為全面提高石材行業管理水平。
二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隨縣堅定不移落實“邊開采、邊恢復”的發展舉措,積極開展礦山生態修復。2021年以來,隨縣累計修復礦山開采平臺510個、邊坡481個,修復總面積1.85萬畝,綜合治理礦區河道3.5公里;各園區累計安裝霧炮機200余臺、沖洗噴淋設施230余套及其它防風抑塵降塵設施,常態化進行園區灑水清掃保潔、廠區灑水噴霧壓塵作業;新建石材加工企業污水干濕分離設施180余套,實現污水零排放、循環全利用。
三是強化固廢管理,推進綜合利用。隨縣根據“每個礦權配套一個尾礦綜合利用項目”的思路,建成太白頂鑫豐、萬和閩昌、吳山中潤、草店鴻發及漢東5個綜合利用項目;規劃吳山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園,持續推動鋸泥鋸粉、尾礦尾渣處理,全面做到“吃干榨凈”、“變廢為寶”。
四是“化零為整”,凝聚“攥拳”合力。隨縣始終將優化整合礦山資源放在首位,立足縣域礦業實際,合力確定礦權數量和年度開采總量,將18宗采礦權整合為6宗,開采面積控制在10平方公里左右,全面推動綠色礦業示范區建設,旨在打造國內一流石材產業集群和石材礦產資源高效開發利用示范基地。
五是科技創新賦能,實現智慧監管。隨縣加強科技創新賦能,投資1.18億元,用于建設集車輛調度、礦山監管、荒料調配、環境監測、安全生產等多元一體的智慧礦山管理平臺,建立荒料、尾渣、鋸泥等礦產品跟蹤溯源體系,為石材生產監管插上了“智慧的翅膀”。支持企業技改擴能,積極引進高技術設備,提高石材加工自動化程度,全面降低能耗及污染風險,提升產品品質。
六是豐富產業模式,延伸產業鏈條。隨縣通過走出去參加廈門國際石材展、舉辦“中國隨縣石材行業招商簽約暨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園開工儀式”活動,強化項目招商,構建融合物流運輸、石材貿易、配套設備制造及銷售、綜合服務業等于一體的全產業生態經濟體系。此外,加快推進鐵路專用線、
石材產業大道項目建設, 構建輻射全國的物流網絡,不斷優化石材產業營商環境,進一步提升“隨縣石材”品牌影響力及產品競爭力。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