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聲響亮的鳴笛聲劃過大別山脈,一列滿載花崗巖的“麻城-廈門”海鐵聯運專列于昨日自湖北省麻城市啟程。
石材網獲悉,此次專列預計在本周六抵達廈門港,并隨后裝載發往韓國。從麻城出發經由廈門港至韓國全程大約需要五到六天的時間,比傳統的石材分散運輸模式快了三至五天。
根據廈門港口管理局介紹,“麻城-廈門”海鐵聯運今年的貨運量預計將達到2000標準箱,這將進一步鞏固廈門港作為全球石材進出口重要口岸的地位。
麻城市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處,不僅是“黃麻起義”的發源地,還以其豐富的花崗巖資源而聞名全國,擁有高達250億立方米的花崗巖儲量。然而,地理位置上的局限性限制了其物流效率,因此,開辟一條高效便捷的海上通道成為了麻城
石材產業多年的期盼。
值得一提的是,麻城石材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閩商的貢獻。據統計,麻城超過90%的規模以上石材企業是由福建籍企業家投資建立的。這些商人不僅將貿易總部設在廈門,而且頻繁往返兩地,成為連接特區與老區產業的天然紐帶。
隨著麻城投資建設的一條價值10億元人民幣的鐵路專用線即將完工并投入使用,石材園區將直接連接京九鐵路大動脈。此外,廈門港正積極采取措施,包括成立項目推進小組、優化內陸集裝箱使用問題以及爭取提高中長距離鐵路補貼等,以降低整體物流成本。
貨物到達廈門港后,廈門海關將指導企業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在線提交電子數據,實現報關、艙單及運輸工具信息的“一站式”處理。這條通道不僅服務于麻城,還將輻射至黃岡市、隨州市等周邊地區,成為廈門港拓展內陸市場的關鍵戰略支點。
石材網了解到,未來,雙方將繼續深化合作,研究出臺支持麻城革命老區發展的新舉措,促進海鐵聯運無縫對接,為麻城石材從廈門出海構建更加高效便捷的多式聯運物流體系。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