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因長期無序開采而滿目瘡痍的金石山,如今已煥然一新,成為集生態修復、文化旅游、休閑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性風景區。近日,這一礦山生態修復項目成功入選全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典型案例,成為全國廢棄礦山轉型發展的示范樣板。
金石山位于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區歐里鎮昌坊村,因富含石灰石資源,自上世紀20年代起,逐漸發展成為當地重要的采石基地。
石材網了解到,在鼎盛時期,山間分布著50余家采石場和石灰窯,日均運輸車輛達近千輛,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
然而,長達百年的高強度、粗放式開采,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破壞。植被大面積損毀、地表裸露、水土流失嚴重,每逢雨季便泥沙俱下,淤塞周邊土地與河道。揚塵污染長期籠罩村莊,居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此外,高陡邊坡和采空區的存在,也帶來了較大的地質災害風險,嚴重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為徹底扭轉這一局面,2018年,當地政府依法關閉并取締了金石山礦區,并將其納入歷史遺留礦山名錄進行統一治理。
2022年,新余市仙女湖區正式啟動“生態修復+文旅融合”創新工程,總投資達2.6億元,通過科學規劃與生態重塑,將原本1278畝的廢棄礦區打造成集生態、文化、旅游于一體的多功能礦山公園。項目包括崖壁景觀帶建設、采礦遺跡保護與再利用、科普教育基地打造、休閑步道鋪設等多個方面,全面激活區域生態與文化資源。
經過系統修復與建設,金石山新增林地220余畝、草地360余畝,整體植被覆蓋率大幅提升,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景區內打造了24個特色功能區,涵蓋親子娛樂、地質研學、極限挑戰等多種業態。其中,高達100米的高空組合塔成為全國最高的游樂綜合體,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打卡體驗。礦洞體驗館則以展示石灰石開采歷史與工藝為核心,兼具教育與趣味性,深受青少年歡迎。
與此同時,景區還充分整合周邊昌坊古鎮資源,將一批閑置建筑改造為夏布、剪紙等非遺工坊及特色民宿,構建起“礦山游玩+古鎮食宿”的完整文旅產業鏈。自今年初試運營以來,已接待游客近10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超260萬元,帶動了當地就業和經濟發展。
“現在來吃飯的客人比以前多了不少,隨著景區的建設,古鎮也慢慢熱鬧起來,生意肯定還會更好。”昌坊村“天然美味”農家樂店主感慨道。他曾是采石場的一名工人,十年前轉型經營農家樂,如今看到家鄉的變化,對未來充滿信心。
金石山的蝶變,不僅讓一座廢棄礦山重獲新生,也為當地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通過生態修復與文旅融合的有機結合,這里不僅恢復了綠水青山,更走出了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成為全國廢棄礦山生態修復與可持續發展的生動范例。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